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
- 资源简介:
约4490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3+2》P186、P191)
人物形象(“人象”)
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解析——寥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首诗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乎先路也。(《离骚》)”中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游子: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饮酒》
(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