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
- 资源简介:
约3950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 春秋战国
1、《诗经》
(1)《蒹葭》(《国风》)和《采薇》(《小雅》)选自《诗经》;
(2)“六义”:风、雅、颂、赋(直接叙述铺陈)、比(比喻)、兴(起兴,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然后再转到正题,所借事物和所写的主要事物,有的相关,有的无关;有时兴中有比,称为“比兴”。)
(3)《诗经》的表现形式“重章、叠句、叠字、双声、叠韵”。
2、百家争鸣
(1)《诸子喻山水》
(2)《秋水》选自《庄子。外篇》,道家思想的代表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庄子,名庄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3)《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荀况,
(4)《论语七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论语》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
(5)《鱼我所欲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选自《孟子》,孟子名孟轲,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
3、《国殇》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楚辞代表作家,名平,战国后期楚国人。“国殇”意识是为国牺牲的将士;“殇”是指为国死难者。
4、《秦晋殽之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为左丘明所撰,编年体史书。在描写复杂的战事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写得从容自如,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成功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 汉朝
1、《史记》
(1)《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项羽本纪》)(选自《史记》;
(2)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
(3)纪传体:本纪(记述天子的事迹)、世家(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记述天子、诸侯以外的人的事迹),是我国最早的通史。
(4)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和张弛的叙事方式。
2、《<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选自《新序》,由刘向编撰。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另有《说苑》、《列女传》、辞赋《九叹》。文笔简练而议论精辟,给人深刻的启示。
3、《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政论家和文学家。本文语言铺张扬厉,气势沛然,具有赋是特点。
4、《苏武传》选自《汉书》,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本文将历史事件的简洁描述与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 两晋
1、《咏史》选自《左太冲集》,作者左思,字太冲;运用意象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2、《饮酒》、《归去来兮辞》(辞,文体名,诗体)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
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述诗,是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4、《陈情表》(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是西晋的作者李密,字令伯,一名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