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文活读示例
- 资源简介:
约2610字。
古文活读示例
江苏省兴化中学赵长河
一.罴 说⑴
唐•柳宗元
鹿畏貙⑵,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⑶发人立⑷,绝⑸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⑹之南有猎者,能吹竹⑺为百兽之音。寂寂⑻持弓矢⑼罂火⑽,而即之⑾山,为鹿鸣以感⑿其类,伺⒀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⒁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⒂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⒃搏⒄挽⒅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⒆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⑴罴:一种外形像熊而躯体高大、且能直立的野兽。说,古代兼有叙事和议论,以议论为主的一种文体。⑵貙:兽名,形状、毛纹像貍但较貍大。⑶被:同“披”,披散。⑷人立:像人一样站立。⑸绝:极,非常。⑹楚:周代诸候国名,今湖南湖北一带。⑺竹:指萧、笛类乐器。⑻寂寂:悄悄地。⑼矢:箭。⑽罂火:用瓦罐装着火种。罂:一种腹大口小的瓦罐。⑾之:往,去。⑿感:感染、感动,此处引申为感召,召呼。⒀伺:侦察、守候。⒁骇:惊吓、震惊。⒂亡:逃跑。⒃捽:扭住、揪住。⒄搏:对打、扑打。⒅挽:撕扯,拉曳,抓。⒆恃:依靠。
[译]鹿怕貙,貙怕虎,虎怕罴。罴的形状是披头散发地像人似地站立着。它的力气非常大,对人的危害也非常大。
楚国的南边有个猎人,能用竹笛吹出各种野兽的叫声。有一天,他悄悄地拿着弓箭,用瓦罐装上火种,进山去打猎。他用竹笛吹出鹿的叫声来吸引、召唤鹿群;等到鹿群来时,他打算点火放箭射击。貙听到笛声,以为是鹿鸣,便急忙跑来。猎人很是害怕,于是吹起虎啸声吓唬貙。貙吓跑了,而老虎却被引来了,猎人更是害怕,便摹仿罴的叫声吹起了竹笛。老虎听见罴的叫声马上吓跑了。罴听到声音来寻求它的同类。它跑过来一看,见是一个人,便揪住猎人扑打撕扯,最后把猎人撕开吃掉了。
如今的那些不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只想依靠外界势力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简评]鹿畏豹,豹畏虎,虎畏罴。猎者学鹿声而聚鹿而射,学虎声而吓走豹,学罴声而吓走虎,罴至只好等死。“善假于物”并没有错,只是首先要练好自己的内功才行。武打小说中那些借物打物的高人高在深厚的内功上。教给学生作文技巧,只是教给他“猎者”绝技,真正的绝技是教会学生自能阅读感悟,自能思考表达,所谓“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供稿 江苏赵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