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解手法之妙——修辞手法
- 资源简介:
约5380字。
三、解手法之妙――修辞手法
理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妙用,首先要善于识别诗歌中的各种手法,然后有针对性解读每种手法的对于诗歌的作用。对于做诗歌鉴赏题来说,还存在着如何简述的问题,只要掌握表述的格式,表述的问题也就不大了。
1、比喻的识别和简述
【识别】比喻,无非就是以此物比彼物。比喻的识别不难,因为一般来说,比喻在诗中也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1)构成比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要有相似点。
例如: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分析:“露似珍珠月似弓”就是含有比喻。
“露”与“珍珠”不是同类事物,相似点“圆润晶莹”;
“月”与“弓”不是同类事物,相似点“弯”。
这句诗的意思为: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2)把握常见意象的比喻意义来辨别。“浮云”喻游子,“桑榆”喻晚年,鸿雁喻书信等等。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诗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对比喻手法的简述,一般从“形象生动”的角度出发进行,在诗歌中,比喻能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析】此诗将“玉壶”喻“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简述格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A喻B,+形象地表现了什么情景/事物的什么特点/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等等
2、双关的识别和简述
【识别】双关,就是充分利用汉语同音、近音相谐以及一词多义的特点用同一个词语同时关涉到两种不同的事物,表面上明说的是这个意思,实质上暗指的却是那个意思。一语双关,一箭双雕,指物借意,左右逢源。
(1)谐音双关的识别
诗歌词语之间的关系只是音同或音近,而词义却完全不同;明借这个同音词的音,暗表那个对应同音词的义。这种手法叫谐音双关。
要识别双关,一要看诗歌的主旨,二要掌握传统谐音的字眼。在古代诗词尤其是乐府民歌中,常常喜欢借“芙蓉、莲、藕、丝、(布)匹”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表事物的词语,以谐“夫容、怜、偶、思、配”等对应词语相同相近的音,构成谐音双关。
例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云:“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从诗的主旨看是一首模拟情歌,这时就可以展开联想“晴”谐音“情”,将女子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的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2)词义双关的识别和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