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例释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7 5: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常见文言虚词逐词过关
镇江一中 王瑞楠
虽然说这几年纳入高考范围内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每年考查的题量、分值都没有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不是削弱,而是得到了加强。而文言虚词考查范围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的,只要我们善于归纳总结,逐词掌握,那么这个知识点的得分应该是有保证的。下表反映了这几年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情况:
年 度 涉及虚词
2000年 姑、每、因、及
2001年 以、于、乃、因
2002年 以、会、及、之
2003年 为、以、焉、因
从上表看出:所考到的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比较丰富;考查范围比较集中,四年共涉及到11个词,且大都是用在句中及句首的虚词;重要虚词不厌反复考,“以”“因”各考了3次,“及”考了2次。下面是对今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逐一分析和要点提示。

[要点例释]
连词,表示多种关系。如:
潦水尽而寒潭静。(表并列,可以不译)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表并列:又,也可不译)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顺承:就,也可不译)
“而”表示并列和顺承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如果“而”所连接的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且意思没有质的改变,则为并列关系;“而”前后的词语有时间的先后,则为顺承关系。
每至是日,倾城阖庐,连臂而至。(表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接状语“终日”和中心词“思”,相当于“地”,也可译)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表转折:但、然而)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表递进:并且、而且)
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如果、假如)
[特别提醒] 本文标明了每一个虚词的词性,并非提醒我们去记忆,只是为了分析方便,关键是依据其意判断用法。
“而”可以表示句中、句间的各种关系,用法复杂,特别是表并列、顺承和修饰时,它们都是可译可不译的,有时很难辨别,学习时不要拘泥于此。表示递进和转折时都必须要翻译出来的,可以依义断法。表假设关系时比较少见。此外,还可作通假之用,通“尔”,“你”“你的”。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还有一种用法比较少见,作动词,解作“好像”。如:“军惊而坏都舍。”

[要点例释]
1.疑问代词,视其在文中的位置译成“什么”“为什么”“哪里”等。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作主语,什么)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作定语,什么)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
卿欲何往?(作宾语,哪里)
2.副词,用在句首、动词或形容词前,可译作“为什么”“怎么”“多么”等。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为什么)
吾已久怀愤,何敢助妇语?(怎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
[特别提醒] 不管是代词还是副词,都可以解作“为什么”,之间的区别在于:“何”后面跟“哉”“也”“者”等语气助词且单独使用做谓语,则是代词,也可以译成“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否则为副词。疑问句中,如果“何”是代词且做谓语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的话则要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二句中“何”的用法和意义都是一样的,解作“什么”。

[要点例释]
1.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表疑问:吗)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表测度:吧)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表感叹:了,也可不译)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相当于“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