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
- 资源简介:
约28610字。
2011届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分析
一、命题思路:
1.体现三大特点,形神模拟高考。2011年我省将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由于我省新高考拟采用新课标全国卷,因此,今年的二测与一测一样,仍然体现以下三大特点:题数题型同高考,答题形式仿高考,作文评卷似高考。(1)由于二测命题时河南省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尚未出炉,所以二测命题从试卷结构到考试内容仍然考虑的是与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保持一致。(2)与一测一样,二测仍然采用网上阅卷,按新课标全国卷的形式分别设计了试题卷和答题卡。(3)作文评卷与高考一致,采用两人分别打分取平均分的形式。一、二评打分误差在一定分值以内的,取二者的平均分;一、二评打分误差超过该分值的,三评,三评分与一、二评分接近者(在一定分值以内)取平均分;三评分与一、二评分均超过一定分值的,上交组长仲裁。
2. 体现阶段复习,规范复习安排。按照我市毕业班复习安排,第二阶段复习(2011年1月上旬—2011年3月中旬)为专题复习阶段:结合“选修”,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结合“选修”,突出重点。
(1)新教材教学:完成《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等自主选修模块(各校可从中自主挑选至少2个模块选修)的教学。
(2)专题复习:本阶段复习可结合选修教材,对“高考方案”中必考和选考的知识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教学要求:
(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重点为《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建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