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学案——诗歌题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9 18:59:5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40字。

  “盛唐诗”学案
  ——诗歌题材
  一、思乡怀人: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1、感情题材:  居外思乡   思亲念友  羁旅愁思  闺中怀人   亡国之悲 
  思乡(亲)缘由:
  内在――山长水阔,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2、 抒情手法:
  (1)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月——古人常用月来烘托情思。一般说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
  雁——诗人常借此表达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柳——古人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笛——婉转悠扬的笛声常会勾起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
  杜鹃——杜鹃鸟的啼叫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芳草——历来是思乡离别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触景伤情  (3)感时(即事)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月)
  (4)因梦寄情(虚实相衬):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5)想象抒情——巧设空间错位
  此类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不直接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借家中人对自己的思念含蓄写出,使得诗意曲折含蓄。如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6)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8)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
  3、课本诗歌理解: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
  思考:1、诗中颈联历来受到称赞,试着分析好在什么地方?
  2、试着分析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的题目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望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人。在诗中,“明月”起了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二、怀古咏史诗: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1、形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