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赏析及高考设题常见角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5 20:03:4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90字。

  咏物诗赏析及高考设题常见角度
  胡岭   湖南望城县一中
  邮编;410200     电话:13973187049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诗歌类别。古人将自我的心志寄于外物之上,或是日月,或是山川,或是花鸟虫兽。万事万物,诗人都能将之纳于笔下,为表达自我,抒发自我,展示自我服务。好的咏物诗不仅具有形象美,更具抽象美,这一方面可以为我们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另一方面也会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这里,我结合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谈谈咏物诗的赏析以及高考设题的常见角度。
  一、穷形尽相,以察物态
  诗人咏物,目的不在物的本身,物只是诗人言志抒情的依仗,但是脱离“物”的基础,空谈志,虚言情,那就是镜月水花,空中楼阁,难以产生强而有力的感染力。所以,诗人在作咏物诗时,穷形尽相,或描摹物态,实写其形体、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言其与他物之间的联系,使所写之物切实可感。因此,品读咏物诗时,不从物态出发,就失去了打开诗人内心的钥匙,从而导致理解的偏向。而在诗歌鉴赏的设题中,出题者往往把物态的描摹分析作为第一小题,既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又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解答难度稍大的题目奠定基础。
  像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横斜”一词写尽梅花的姿态,“浮动”尽显它的个性,描摹出了优雅绝妙的溪畔月下梅花图,彰显了梅花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气质风韵。又如2010年全国1卷的《咏素蝶诗》的第一问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就是从物态的角度设题。“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这首诗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描绘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一系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又为作者表达“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的愿望提供了依托。
  二、由外入内,以明物性
  物态只是物的外在表现,而人们往往通过物态赋予物以比喻义或象征义,使物具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这种深刻的内涵可以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它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像“梅花”“傲霜斗雪”,不谐流俗,“水仙”“玉洁冰清”,高贵清雅,“杜鹃”则给人哀怨思归之感。这些意象出现在诗中,不需要太多的笔墨,自然就能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共鸣。这种深刻的内涵有时也与诗人一时一地的感悟相联系,诗人联系物态,言之成理,往往能够推陈出新,从平常之物中领悟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赋予了石灰“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因此,我们在鉴赏咏物诗,必须由外及内,以明确所咏之物内在的品性。
  2010年全国2卷中《咏怀八十二首》(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