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言文课内文言虚词例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4 10:37: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00字。

  2011年高考文言文课内文言虚词例析
  【而】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又”。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或译为“接着”“就”。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或译为“接着”“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何】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哪”。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段太尉逸事状》)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哪”。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疑问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通“呵”,喝问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表示反问,译为“怎么样”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表示疑问,译为“怎么办”
  【乎】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客亦知乎水与月乎?(《赤壁赋》)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