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1 11:48:17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220字。

  2011年高考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渭南市下吉中学  刘建吉 (改编)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前提是理解。因此,首先要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虽然不考概念本身,但要做到“正确运用”,必须首先弄清概念,明白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区别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即“打比方”)
  描写事物或论说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这就是比喻。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联系本体与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1、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构成比喻的基本要求是本体与喻体一定要是异类事物,且有相似点。两者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两者是同样性质的事物都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例如:看着河中的小鱼嬉戏着河水,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故乡那潺潺的小河边。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牛玉儒、叶欣、任长霞等。
  2、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咸了”、“变成”等联接,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本体不出现,“白带子”喻“瀑布”)
  3、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
  比喻常用在以下情况:
  (1)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2)用来说明事理,使说理深入浅出。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这段话中“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比喻未经修饰的粗糙文章,用“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比喻过分刻意求工、因文害意的文章。
  4、运用比喻的原则:
  要贴切,注意创新,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二、比拟
  1、种类
  比拟是指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把甲事物当乙事物来写,使甲事物具备乙事物的特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人是没有尾巴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