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小说中的描写欣赏和戏剧中的冲突欣赏
- 资源简介:
约6710字。
小说中的描写欣赏和戏剧中的冲突欣赏
春色满园关不住——小说中的场景描写欣赏
导语
小说中一个好的场景描写,往往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吹着此地的风,仿佛呼吸着彼地的空气——比如叶绍翁那句“一枝红杏出墙来”,寥寥七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灰的墙,红的花,翩翩的蝶……洋溢不住的春意让人真正地明白何谓“春色满园关不住”……
简•爱(节选)
夏洛蒂•勃朗特
地面坚硬,空气沉静,路沟寂寞。我走得很快,直到浑身暖和起来才放慢脚步,欣赏和品味此时此景蕴蓄着的种种欢乐。时候是三点,我经过钟楼时,教堂的钟正好敲响。这一时刻的魅力,在于天色渐暗,落日低垂,阳光惨淡。我走在离桑菲尔德一英里的一条小路上。夏天,这里野玫瑰盛开;秋天,坚果与黑草莓累累,就是现在,也还留着珊瑚色珍宝般的蔷薇果和山楂果。但冬日最大的愉悦,却在于极度的幽静和光秃秃的树木所透出的安宁。微风吹来,在这里听不见声息,因为没有一枝冬青,没有一棵常绿树,可以发出婆娑之声。片叶无存的山楂和榛灌木、像小径中间磨损了的白石那样寂静无声。小路两旁。远近只有田野,却不见吃草的牛群。偶尔拨弄着树篱的黄褐色小鸟,看上去像是忘记掉落的零星枯叶。
这条小径沿着山坡一路往上直至海镇。步到半路,我在通向田野的台阶上坐了下来。我用斗篷把自己紧紧裹住,把手捂在皮手筒里,所以尽管天寒地冻,却并不觉得很冷。几天前已经融化泛滥的小河,现在又冻结起来。堤坝上结了一层薄冰,这是寒冷的明证。从我落座的地方外以俯视桑菲尔德府。建有城垛的灰色府第是低处溪谷中的主要景物,树林和白嘴鸦黑魈魈的巢穴映衬着西边的天际。我闲荡着,直至太阳落入树丛,树后一片火红,才往东走去。
在我头顶的山尖上,悬挂着初升的月光,先是像云朵般苍白,但立刻便明亮起来,俯瞰着海村。海村掩映在树丛之中,不多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蓝烟。这里与海村相距一英里,因为万籁俱寂,我可以清晰地听到村落轻微的动静,我的耳朵也感受到了水流声,但来自哪个溪谷和深渊,却无法判断。海村那边有很多小山,无疑会有许多山溪流过隘口。黄昏的宁静,也同样反衬出近处溪流的叮咚声和最遥远处的飒飒风声。
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细微的潺潺水声和沙沙的风声,既遥远而又清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刺耳的咔嗒咔嗒声,盖过了柔和的波涛起伏似的声响,犹如在一幅画中。浓墨渲染的前景——一大块峭岩或者一棵大橡树的粗壮树干,消融了远景中青翠的山峦、明亮的天际和斑驳的云彩。
智慧点拨:冬天本是凋零的季节,作者却写夏天盛开的野玫瑰,秋天累累的坚果和黑草莓。然后再转回冬天,这里依然让人愉悦,愉悦在于幽静和安宁。这是一种美的享受,紧承夏秋之美而来。月光明亮,俯瞰着海村;袅袅蓝烟升起,耳朵也能感受水声,想象依然多于现实,但美是相通的。
角落(节选)
王安忆
说来也挺奇怪,其实,只要隔一条马路,就很喧闹了。店面集中,车辆也集中,都称得上甚嚣尘上。而且,有一家大绸布店,可比这里的货色齐全,也时新。可是,那有那的生意,这有这的生意,相安无事。仔细想来呢?倒也是,各有各的客源。那边是供外边人专程来买的,这边呢,是住家,日常用度的零碎需要。四周这些居民,点点滴滴的买卖,供养着它的生计。那闹市里的喧嚷,并不曾漫过来,它的清寂呢,也不曾冲淡那边的热火劲。就这样,并存着。那无轨电车,从闹中穿行而来,也没带过来一点尘染,自会悄然下来。这就是城市的生态地理,各种声气,像河水在河床里,哪怕盘互交错,终还是各循各的脉理。
这布店,大约占据了这街角最长的一段历史。在记忆中,它有一种静止的表情,这也可从某方面证明它的长久不变。那里边的布料,似乎多是寒素的颜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