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知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5 14:3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53页
第一节 理解文言实词
一 命题走向
1、 近年来,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察,是放在文言文阅读中来进行的,而不再专门设题。材料全部来自于课外,体裁是人物传记。
2、 考察的重点是对实词的意思的理解,不再对其词性以及在句子中的成分等语法知识进行考察。
3、 题型全部为单选题。
4、 题量为1——2题(1999年为1道题、2000年为1道题、2001年为2道题)。
5、 每题的分值为3分。

二 要点概述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尤其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常用词(见高中语文第六册附录《高中文言常用实词表》),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根据语境作出正确的解释,掌握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知识。
1、 通假字
人们把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叫做通假。这种借用现象的特点是读音相同而意义却毫不相干。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本无其字”,即语言里有某个词,但文字里还没有专门记录它的字,于是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它。古代第二人称代词就借用了男女的“女”字,如“三岁贯女”(《诗经》)中,“女”就代替了“汝”字; 第二种是“本有其字”,即文字中已有某个字,可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或者由于地方习惯写了另一个字,后人看到古人开了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如恩惠的“惠”字,其本义为仁爱,在“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里,作者就用它来代替“智慧”的“慧”了。
2、 异读字
这里主要指的是双音词语。此类词语与现代汉语词形相同,但意义却不相同。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因此要分开来读。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方”要注意断开,因为在古代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3、 古今异义
高中课本要求学生掌握古今异义的变化有五种情况:
(1) 词义扩大。如“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就泛指一切河流了。
(2) 词义缩小。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在北方专指小米(“谷子”),而南方则专指稻谷了。
(3) 词义转移。如“金”,古代本指一切金属,现在则专指黄金。
感情色彩变化。如“谤”,古代是一个中性词,指批评、议论;现在则是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