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资料:古代写景记游散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0/8 23:17: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24100字 201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导精品资料:古代写景记游散文(新课标必修二)
本单元所选是写景记游的散文。《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宋代的作品。
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开始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与诗歌创作演变的步调相一致,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申诉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竟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辩。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你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到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进而产生了哲理的思辩。他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确地驳斥了老、庄“齐寿夭,一生死”的言论,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向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之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由于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所以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是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
唐代写景作品中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到宋代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宋代写景散文中很少有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大多以情和理取胜。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是触景生情、借景说理的典范之作。
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此为《前赤壁赋》),借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文章先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