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信息筛选题”解题“五要”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邮编:225700)
“辨别并筛选文中的信息”是近几年文言文必考的题型,有一定的难度,往往要求考生按照文中人物的立身行事作定向筛选,不少考生因不明命题人设题的角度而痛失3分。要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考生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一、要对号入座,忌张冠李戴
命题人在命题时,常常故意将不同人物的行为进行错误的链接,造成张冠李戴,因此解题的第一步要对号入座,首先排除被选文句的陈述对象与题干不一致选项。
[示例一] (2004年高考全国卷第13题)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本题第④句是吴隐之诗中引用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第⑤句是“时人”对吴隐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两者都是张冠李戴,答案含有这两句的都不对,故答案为C。
二、要找准区位,忌寻章摘句
在答题过程中,要能够将各个句子迅速地回归到原文中,找准答题区位,分析所在语段的中心意思,千万不能寻章摘句。对所选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准确把握,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的干扰。如:
[示例二] (2004年高考江苏卷13题)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本题第②句写徐绩“筑堤防洪,得利百姓”,第④句写其主张编史书时尽可能占有更多的材料来“参订是非”,第⑤句写其与何执中“共事皇上”,这三句都与题干中“刚直守正”搭不上边,乃命题人故意寻章摘句,迷惑考生,只要仔细辨别,不难排除干扰,答案为A。
三、要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
对题干的审读和对主体对象的确认,只是为准确筛选信息打下的两个漂亮的外围歼灭战,要最终选出正确答案,还要准确理解题干中相关概念的内涵,明确所要筛选的信息的意义指向,切忌无的放矢。如:
[示例三] (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13题)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②便袒身露髻徒跣。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本题关键是对题干中“率情”“巧诈”的理解,根据文中“罴性俭率,不事边幅”一句可知,这里的“率”不是“不慎重”,而是说话“直爽、坦白”;“巧诈”为“虚浮不实的话”,明乎此,①、②、④句都与此无关,故可排除A、B、C三项,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D。
四、要明察秋毫,忌粗枝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