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及题型创新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26 4:07: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030字。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及题型创新
  现代文阅读之一——文学作品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在修订过的中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数量大幅增加,即使一些非文学作品,也大都具有文质皆美的特点,例如许多科技说明文选取的是科技小品,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趣味性。
  近年来,语文界对文学作品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文学的概念应该加以扩大,他们用胡适的“表情表得好,达意达得妙”就是文学的话来给文学重新下了定义。按照这一观点,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学作品。一些专家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语感,也有的认为是培养审美能力,也有坚持认为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但不管怎么说,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文学作品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具有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文学作品阅读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把握这一性质,对于实施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测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讲,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审美经验的积累。《课程标准》多处提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等,反复强调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文学作品阅读有赖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经验的积累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基础。审美经验的形成具有综合性的背景,它既与读者的文化积淀、生活积累有关,也与他的审美感悟能力、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有关。为阅读而阅读,为考查阅读而考查阅读与以美感去统帅阅读及其考查,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作品阅读理念和评价理念。当然,审美经验是极具个人色彩的,这给测评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既然文学的阅读应以审美为导向,考查就不应当偏离了这一轨道。
  第二、情感态度的酝酿。《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文学是人学,人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自然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是读者感受作者观点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便会以作品为中介,产生不同程度的感情共鸣。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等必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其审美态度和价值取向会随着阅读的过程逐渐明朗。文学作品的考查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健康,是否正确,是否切合作品本身的价值取向。
  第三、审美形象的感悟。《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文学创作讲究形象思维,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常常是蕴含在具体的形象之中的。对文学形象的审美性感悟,是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文学形象的形态是多样的,塑造形象的手段也是多样的,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测评时,可从对形象的整体感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对塑造形象的方法的体会等等角度设置试题,既考查学生的语感,也考查学生其他的文学素养。
  第四、关键词语的把握。《课程标准》还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为审美意义上的文学形象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因而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十分必要。但是,整体性阅读离不开局部的感悟和理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关键词语或句子来深化情感、塑造形象、揭示主题,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把握同样十分重要。关键词语和句子往往是作品的点精之笔,是体会情感、感悟形象、理解主题的突破口。对关键词语的局部把握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应以后者为统帅,后者应以前者为出发点。离开了整体的局部把握是没有意义的,离开了局部的整体把握是肤浅的和不实在的。
  第五、审美创造的激发。《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文学作品阅读因其特有的鉴赏性,“个性化”特征尤为突出。审美创造能力是语文创造能力的主要形态。语文的创造能力与数理创造能力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以形象的创造为主,它所依赖的主要是感悟,是联想和想象;后者以抽象的创造为主,它所依赖的主要是逻辑推理。从本质上讲,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审美实践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为,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读者的活动不是被动的和静止的,在阅读中,文学作品的形象会唤起读者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从而使读者参与到审美创造中来,实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审美再创造的形象说法。在考试测评中,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正是测评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可设置一定数量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试题,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开放性阅读。
  除开放性阅读外,超文本阅读也是创造性阅读的主要方式。它强调与读物拉开一点距离,即司空图所谓的“超以象外”。“超以象外”才能“得其环中”(《司空图诗品》),才能对文章或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美进行欣赏,才能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拿当前的读物与过去读过的文章、作品,乃至所经历的社会生活进行比较鉴别,才能给当前的读物以比较客观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拓展阅读材料的创造性空间。毛泽东同志曾用《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来教育全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夺取革命的胜利,既是对《愚公移山》寓意的深刻理解,也是创造性的拓展了作品的思想空间。
  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也具有不同的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和考查目的。由于新诗一般不作为初中学业考试考查内容,而古诗已列入第二节,所以本节重点讲散文和小说阅读考查,适当介绍戏剧的考查。
  一、散文阅读
  散文是一种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文学样式,其中的抒情散文与诗歌的特征更为接近,叙事散文与小说的特征较为接近。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最主要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形散”即散文所取材料丰富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