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50字。
考点 考查角度 问法 答题角度
理解
文中
重要
词语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2、表现文章中心主旨的词3、反映情感4、指代词5、在结构上起照应连接作用6、表达上有技巧用修辞 1、“xx”一词含义是2、为什么用“xx”词3、“它”指什么4、“xx”用得妙,请简要分析 1、联系上下文揣摩指代内容
2、表层与深层含义挖掘
3、联系修辞4、注重词性,讲究搭配与照应
5、表达效果、主旨、感情
理解
文中
重要
句子
含义 1、 含关键词语(见
上)2、能概括文章段落或全文的语句(主旨)3、总领句、过渡句、结尾句4、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5、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6、内涵丰富和形象生动的句子7、结构复杂难懂的句子 1、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义
2、结合第x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简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1、借助修辞,有修辞指出本体2、判断单复句(单句抓主干部分,复句抓特定关系的关联词分析)3、抓关键词(修饰、限定、强调)4、结合句子位置(a首句点明主旨,总领全文;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做铺垫;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b尾句: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深思,言有尽意无穷c中间句,承上启下)5、把“问什么”放在被解释句前6、抓准句子陈述主体
分析
结构 1、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2、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旨的?3、梳理文章思路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1、先写——接着——再写——2、以xx为线索,由——写到——最后写到——3、本文结构为总—分—总格式,先总写—接着分写—最后总结全文
考点 考查角度 问法 答题角度
鉴
赏
文
学
作
品
的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描写的特点)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
3、赏析写景段落的作用
4、xx的形象怎样塑造的 各种
人称
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情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叙述
顺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描写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正面、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选材剪裁 文中三幕镜头从剪裁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1、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2、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语言(宏观和微观) 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语言极具表现力,请从语言的角度对划线部分赏析 1、宏观:语言平实、质朴;语言优美,有韵律感,节奏感强,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2、微观:修辞(比喻词;动词、形容词—拟人);特殊词(叠词—增强韵律感,拟声词—身临其境,表色彩的词—渲染气氛,画面感强)3、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强调、突出;对偶、排比——音韵和谐
某段作用、好处(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 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
2、分析“——”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3、x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概括此段内容2、明确在内容上的作用(暗示什么,主旨情感)3、点手法(对比、反衬)4、结构作用——开头段:开篇点题,统摄全篇,点明主旨,领起下文,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说明情况,交代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缘由。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或启下),衬托,扩展思路,逐层深入,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结尾段:总结上文,点明题旨,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严谨,深化升华主旨,委婉含蓄,留下余地让人思考,发人深思。
物象作用 1、“芒花”在文中的作用
2、“雨”的作用
3、“雾”的作用 1、线索,贯穿全文2、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点明主旨3、象征、托物言志(全篇谈某物)4、衬托(人物)形象、特点5、伏笔、悬念、暗示6、深化、升华主旨7、寄托思想感情8、渲染气氛,奠定基调9、是……见证/写照10、推动情节发展
引用作用 1、文中写德国人修建教堂的目的(完美与残缺)
2、最后一句诗文的作用 1、判类别(引用诗文、典故——增加文化内涵;神话、故事、传说——吸引读者兴趣;哲理故事——增强文章的哲理性)2、点手法(对比反衬)3、明确在内容上的作用(事例说明了……观点,强调突出中心主旨,观点一般在附近)4、结构上的作用
题目作用 以“一方阳光”为题有什么作用 1、解释题目含义2、判线索3、文章阐明对象4、对主题表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解释文章中心5、点手法(对比反衬、象征、托物言志)6、富有诗意美,产生联想,增添美感7、寄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