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科考前指导意见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20 19:16: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380字。
  2009年高考语文科考前指导意见
  2009年高考复习策略(学生)
  总体说来,2009 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将保稳定,题量题型赋分基本不变。2009 年是实施新课标后高考的第三年,也是目前3+X+文基(理基)考模式的最后一年。据此可以断定,2009 年高考应稳定为主,估计2010 年实施高考新方案之后会有较变化。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
  (一)语言基础知识。
  语音、成语、病句、连贯等4 道题。如果一定要变化,那就把语意连贯题换成近义词辨析题。
  1.字音辨析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词语运用题:一般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通过组词来理解,或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虚词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熟语(含成语)辨析题:不能望文生义,体会感情色彩,注意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3.病句辨析题: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
  (二)语言应用
  语言表达和运用部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有创新、最能创新的部分,变化往往出现在这部分,新题型也往往在此产生。应该是实用性技巧(压缩、变换、选用、简明、得体、准确)和文学性技巧(扩展、仿用、鲜明、生动、修辞)相结合,都要注意情景表达。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通读全篇,弄清“人”“事”“过程”“结果”“原因”。
  2.文言实词题: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注意古今异义、活用和通假。
  3.文言虚词题。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法分析,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4.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注意题干中“直接”“都”等字眼。
  5.分析概括: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时空颠倒、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
  6.文句翻译题。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句式、通假、偏义复词。
  (二)诗歌鉴赏题
  形象、意象、意境、诗眼(炼字)、手法、景与情等,应作为重点。
  1.弄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