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
2009年高考语文难点攻略:古诗词语言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I)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对“诗眼”的把握与分析。命题者从“网”字设题,显然“网”字应当有深刻的内涵。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开篇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诗人将漫天雨丝想象成一张大网,并且说欲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这是诗人独特的想象。结合全诗的内容与情感,联系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事实,可以看出这里的“网”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隐含着政治色彩。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此答案加上一句“网”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会更确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先要找出是哪些字,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用得好往往能生动传神。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拳”字,(结合注释理解“拳”的意思)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个“退”字,颇有情趣。由此确定“拳”、“退”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拳”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点是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要着眼全诗,尤其是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词人把清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