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做被动句。
一、用“于”字表被动。
例1: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例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二、用“见”字表被动。
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三、用“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用“受……于……”表示被动。
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
五、用“为”字表被动。
例1:吾属今为之虏也。(《鸿门宴》)
例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六、用“为……所……”表被动。
例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例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七、用“……为所……”表被动。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八、用“被”字表被动。
例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例2: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倒装句:变换词语或成分的正常顺序,叫倒装。我们在古汉语学习中所说的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是为了易于比较说的;古人一贯这样说,是无所谓倒装的。
一、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例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例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