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4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读句子含意的策略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题型,2008年高考共有11套试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直接考查了这一考点。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考生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常常凭借感觉答题,以致严重丢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六种解读方法,希望能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准确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平台。
一、本体解读法
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生动形象,含蓄蕴藉,文采斐然,能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深受命题者青睐。比喻是由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的,所以对于此类命题,我们可以用寻找本体的方法来阐释比喻句。
高考链接:根据上下文,解释“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的含意。(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15题)
相关语段: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的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思路演绎:这篇散文描绘了阳关古道的由来及作者游历阳关遗址的见闻和感受,文思隽永,意蕴深厚。本段主要写阳关的自然风貌,“绿色的海洋”的本体就是“宽广的绿色林带”,“突然闯进”暗含了作者的惊喜。结合文章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二、语境解读法
要准确、透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必须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一般地说,所要解释的具体语句,答案往往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考生只要稍加整合即可。
高考链接:根据上下文,解释“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的含意。(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15题)
相关语段: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思路演绎:研读原文第五段,你会发现,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哲学家、诗人、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可谓凄凉悲婉。解题时应披文入理,析文人情,在文段的大语境中去探求句子的内涵,也就是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语境去理解句子的含意。把“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和“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等句子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