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90字。
《死水》教案
授课时间:十七周周一第6节授课班级:高一(7)班授课人:王仰琼
三维目标
1.体味本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反讽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诗的“三美”及反讽手法的运用。
难点: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课前循环播放)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上周四,也就是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8周年的日子,8年前的这一天,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七子之歌》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也深受听众的喜爱。那么,同学们知道这首朴素真挚,深沉感人的主题歌歌词的作者是谁呢?
——闻一多,这是七十多年前闻一多《七子之歌》组诗中的一首,体现了身处异国的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一首蕴含着诗人深沉爱国情感的新诗《死水》。)
二、 走近作者
(诗,是诗人情感的表达,要想更真切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我们有必要先知人论世。闻一多是谁呢?)
背景: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5年5月回国。
抗战爆发后,1938年闻一多任“西南联大”教授。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讲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当晚被特务暗杀。
与新诗:1923年印行第一部新诗集《红烛》,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分析“三美”,朗诵指导
(从新诗形式上讲,他提倡写作新格律诗,并提出了新格律诗写作的“三美”要求。《死水》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三美”。首先,什么是“三美”?)
“绘画的美”,指的是富于色彩的词藻的运用;(也就是说,诗人用一些容易引起人们视觉效果的五颜六色的词汇写诗,试图让读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副类似图画的画面。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一些富于色彩感的词语。大家预习了《死水》,诗中哪些词语具有色彩感呢?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分析绘画美>)
“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这首诗共五节,每节均四句,每句九字,做到了节的匀称,句的均齐。每节诗都四四方方,整整齐齐,好像一座有棱有角、刚劲挺拔的大厦,稳健有力。)
“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