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6 8:41: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460字。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授课人 温屿
  课题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
  难点 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教学设想: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思乡怀人诗词的写法,从而学习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一、导入新课
  ⒈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⒉回顾
  1、孟浩然《宿建德江》O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mZ/W.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商隐《夜雨寄北》|Bb(<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二、考点解读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如:2004年安徽卷张籍的《秋思》、浙江卷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广西卷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2005年湖南卷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湖南卷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等。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归纳
  ㈠常见的思想内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我们先看看我们学过的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亲。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而又极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旅居在外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着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书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千百年来已成为游子思乡的佳句。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是超越时代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①思亲念友——亲情挚爱之深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高适《塞上听吹笛》
  霜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第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白的清辉,这时,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战士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三四句化用《梅花落》曲名的典故,梅花落曲在风吹之下,响遍关山,夜长曲悠,戍边战士思乡之情不尽。纵观全诗,虽然写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是乐观开朗、感而不伤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