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四品”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10 16:04: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260字。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四品”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二:“四品”之“情感”
  Ⅱ思想感情  
  一.意境  
  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一首诗所有意象共同构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整合性,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写出了XX景象的什么特点?
  2.答题步骤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③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形式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如: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悲壮苍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幽美恬静:“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 缠绵凄切:“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4.情景方式  
  ①以意胜: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②意与境浑: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面对某种特定的景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  
  b缘情布景:先有了某种情感,再想象一些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景物来渲染。如《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c 寓情于景:描绘一种景象,感情寄寓在写景文字里。如《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③以境胜:以景为主,较少  
  二.品味方法  
  ①知人论世:“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诗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往往有所流露。  
  ②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  
  ③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联想画面。用联想去感受诗人那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的结晶,是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④体味: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言外之音  
  a象外之象:“象”是实象,即是诗中直接呈现出来的情景;“象”是虚象,即读者从诗人所提供的情景中所想象的不确定的境界。  
  b韵外之致:“韵”指诗歌形象中所包含的情致和感情,“致”是读者通过形象的思索和体悟所得到的情致。  
  C言外之音  
  三.思想感情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