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00字。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探究题专项训练(学生版)
江苏省黄桥中学尹继东3月29日
【考点介绍】
◆什么是“探究”和“探究题”?
答:探究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
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文学类文本“探究”要求是: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纲阐释:
第1条,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即探究文本本身。
第2条,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即探究人文背景。
第3条,指的则是对文本的特有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对文本的特有解读。
◆ 高考题体验
1.《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2007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8题)
2.《林冲见差拨》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2007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4题)
3.《灯火的温情》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
◆ 复习指津
◆典型题例分析:
我们认为探究题考查是围绕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的: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007宁夏海南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8题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题目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兼顾“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孺子牛”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鲁迅《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同学们都很熟悉,高中语文课文《琐忆》明确了“孺子牛”的含义:青年人。题目所问“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指的就是叶圣陶对年轻人的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和诚挚的爱护。
至于探究传记中写了“哪一方面”,就需要关注文章各段要点,斟酌取舍了。这里要求考生作一定的发现,考生经过对文本的思考概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2007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4题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