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410字。讲座提纲
[提纲]阅读指导
王俊鸣
一、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它,必须有整体观。
(一)“整体把握”的具体项目
1.文章体式
最重要的是区分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科学类文章:其核心内容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表达一般是直白的,语义是确定的、单一的。
文学作品:其内容是以人、事、景、物为核心,表达是形象的,常常是含蕴的,富有情感的,语义是多维的。 二者有交叉,但树立“体式”意识,确立相应的阅读策略。
2.话题范围
从整体看,一篇文章在谈什么问题,是在什么范围内(针对什么人群、什么问题)发表意见,就是它们“话题范围”。由此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章,避免随意性、避免误解、曲解。话题范围,是理解文章的一个“圈”,一个限定,一个启发。
3.相关背景
相关背景是文章的“大语境”。有的文章可做“无背景阅读”,有的文章,失去必要的
背景知识,就读不懂,或不能完全读懂。
“背景”知识,是理解的一种依据,君子善假于物。
4.思路脉络
作者营构一篇文章,总有它的思路,这思路体现在文章中,就是脉络,落实在文字上,
就形成结构框架。一段有一段的脉络,一篇有一篇的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的脉络,才可能真正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5.主题宗旨
整体把握文章,重要的一个项目是把握它的主题宗旨: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要说明什
么,要告诉读者什么。这里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高考中总是要考的;同时要正确理解文章的局部,也离不开对主题宗旨的把握。
以上所谈各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在“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整体把握”,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是一种经过训练才能养成的科学的思维习惯。而能否做到整体把握,又常常与能否抓住关键语句相关。
(二)关键语句的具体所指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是传达文章话题范围、相关背景、思路脉络,主题宗旨等关键信息的语句。“关键语句”又有相对性。
1.指示语:明确指示相关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联系、判断模态等信息的语句,叫指示语。
对象指示语·时空指示语·语篇指示语·模态指示语
2.概括语
最能揭示人物、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最能表现人物、事物情态的动词。读一篇文章,抓住了概括语,就抓住了本质,抓住了最重要的信息。
3.情态语
揭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境界或所处态势的词语。
4.主旨句
5.过渡句
6.标题用语 二、综观语句意义,训练解读思路
(一)综观语句意义:
语句意义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看,综观起来,是复杂的。
可以用下表示
语句意义 基本意义 主题意义 前提意义
语境意义 指代意义 一般性指代意义 修辞性指代意义
情态意义 顺向性情态意义 异向性情态意义
(二)训练解读思路。
再复杂,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这需要有科学的解读思路。
1.以文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