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00字。
现代散文阅读从命题看答题
湖北宜都一中 许地林
现代散文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在平常的复习中,常用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在探讨第三种思路,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即以审读题干为起点进行阅读,因为题干中至少包含了四个信息: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在哪里找答题的依据。从这里入手,可以迅速把握命题的方向,抓住命题的关键,使答题更快捷,也更准确。下面以部分高考试卷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为例,谈谈我们对“命题归类答题”作的一些探讨:
【命题一】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例 1 《一日的春光》(05全国卷3)第1题:“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 题干要求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此句对客体“春天”用了“吞咽”一词,明显地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而且略带夸张,对于“春天”(或“春光”)通俗地说就是“享受”,只不过在这里不是一般的“享受”,而是“狼吞虎咽”似的。抓住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根据前后语境即可准确理解为:尽情地享受(春天或春光)。
例 2 《夕阳透入书房》(06广东卷)第2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阳的动态,请从中选择两个加以赏析。
【解答】 例如:①“这一大片橙色的夕阳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地投射在一派大书架上。” ②“短暂的夕阳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迷人。” “透射”:即射向,写阳光恍如有生命力的东西一样,主动把光芒照到代表着思想和精神的书籍上,写出了阳光对书籍的热爱。 “抛”:是扔,投掷的意思。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例 3 《春天的梦》(05全国卷1)第4题: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解答】 如果能抓住“春天的梦“的比喻义(春天如梦,给人温暖,给人希望),注意其虚实意义( 一是实指自然界的春天,一是其比喻社会的、人间的“春天” ),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寒冬中对春的渴望),就能准确答题。(1)作者这样写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给人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温暖和希望。(2)作者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和呼唤真情的主旨。
【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所在及相关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 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 鉴赏所用词语,则应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等方面着手赏析其妙处。
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一般来说重点也是对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