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辑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13 7:07: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30个字。有利于高三高二复习诗歌欣赏这一难题。
2007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辑录
1、              全国卷一: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軾)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       从“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确心情?请简要分析。
★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的“咨嗟”不已,无奈的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2、              全国卷二: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       第三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确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描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3、              北京卷:芣苢(《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2)这首诗生动的表现了采集野菜的确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通过动词“采”“有”“掇”“袺”“襭”“捋”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4、天津卷:黄氏延绿轩(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