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要求】
(2003年): 鉴赏评价 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试题借鉴】
(2002年)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简析:一小题分成三问,或要求表态,或要求阐述。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表面上考查考生对常用典故的了解,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2003年)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简析:要求考生找出这首五言律诗的第三联的诗眼,实际上考查的是考生对古诗炼字的功夫,对一句诗中的一个字的理解,以及它在整首诗中的作用。只要学生平时注意对诗词的积累,答起来也不会难。(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或意境)。
三、【2004年高考预测】
1、 诗体范围预测:2004年高考,估计可能考到的诗体有三类:绝句(唐宋为主)、律诗(唐宋为主)、词中的小令(两宋为主)。高考不大可能考长诗,因此,复习时应对短诗有所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