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400字。社科文阅读训练
新考纲解读
新考纲对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提出了以下要求: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新考纲所指的一般论述性文本虽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但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仍然是今后备考的重点,以社会科学论文为阅读材料的可能性会加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科学类论文语言内涵更加丰富,阅读难度会比自然科学论文更大,更能衡量考生的阅读水平。根据考纲要求,社科论文阅读题将出现以下特点:
1.阅读文本的人文色彩、文化色彩、思辨色彩将会进一步被看重。
2.对学生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要求。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信息社会需要阅读的文本量太大,学生如果缺少快速阅读能力,很难成为可塑之材。新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有一定阅读量。
3.题型会有所变化。由客观题过渡到主客观题型并存,最终有可能过渡为文字表述题型。客观题的考查不会再增大难度,仍然会以“B、C”两个层级为主。命题者依然会沿袭常用的设误点进行考查。如“曲解原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说法绝对”、“答非所问”、“夸大失真”等,备考时应熟记这些类型,以便解题时能“对号入座”。
命题蠡测
题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6年高考安徽卷)
题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下列对“花改变了一切”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006年高考辽宁卷卷)
题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下列与“新的动力”有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2006年高考辽宁卷)
题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高考上海卷)
题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2006年高考上海卷)
题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006年高考全国卷2)
新题展廊
近两年,社科文阅读试题正朝以下三个新的方向发展:
1.增加主观题,实实在在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06年北京卷第16题: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06年上海卷第3题: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