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简述题如何解答 [高考现代文阅读]
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简述题部分(第四或第五大部分)比较常见,今后几年高考将比较固定,也将继续成为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成为高考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2003年的考试说明就新增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这一内容。
今年考试说明的样题没有了最后一题的多项选择,代之以直接鉴赏,这是一个导向,说明2003年高考可能继续取消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题的多项选择。
关于文学作品的简述题,要说明的几点是:
1、从考试选文的体裁看,有第四大部分的古诗(包括唐宋词,看来词曲鉴赏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鉴赏评价”,这部分试题以前也有,经常考小说语言或形象的鉴赏,如葛朗台太太的形象的理解,近几年只是把小说戏曲的鉴赏改成了古诗的鉴赏;第五大部分有散文阅读或小小说阅读。
2、从出题的意图与方向看:
①古诗的鉴赏评价在抓住现象、语言、艺术鉴赏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这可能就是今年的重要命题点,是古诗鉴赏的新的增长点。
如阅读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歌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作者有什么样的寓意呢?(讽刺、揭露得势更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②散文阅读或小小说阅读除了理解和分析综合外,主要落实在鉴赏评价上,具体地体现在“赏”和“析”二字上。
3、从出题的安排看,由于突出了阅读鉴赏能力,体现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主要靠这一题拉开城市与农村学生的差异(这是一种至今人们熟视无睹的教育的不公平!)。
4、从发展的趋势看,随着新教材的逐步使用,新教学大纲的实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且是一个要求不断变化的考题,尽管这种阅读鉴赏对教材的编写者来说,有点一厢情愿。
二
古诗词的鉴赏,有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及作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两项要求,这两项要求与属于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共享”,因为传记类古文也属于古代文学作品。
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在考试说明写得非常清楚。所以近几年的高考中,科技说明文选文由纯粹自然科学类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相结合的趋势,尤其以介绍人文科学为主。
散文或小小说阅读依然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无论是古诗词鉴赏,还是散文、小小说阅读,都是学生的弱项,而高考就是要在这两项阅读上做足文章,理由很简单,要提高学生的素养。“素养”,顾名思义,是平时慢慢养成的,靠考前突击是解决不了近渴的,一般的技能技巧代替不了能力的提高,所以,要在高一、高二大量阅读,真正在感悟、熏陶中扎扎实实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三
作为考前辅导,散文阅读训练是现代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散文阅读的重点前面已经说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