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
(一)有标记的判断句
有标记的判断句又有几种情况。
1、 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如:
(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在更多的情况下,"为"是判断动词。如:
(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
(5)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
(6)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
(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
当时"为"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是"。
2、 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
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按理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有"者"也有"也"。如:
(1)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
(3)zheye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这一类句子,都是"者"表示提顿,最后用"也"加强判断的语气。有"者"也有"也"的判断句是比较多的
一种是有"者"没有"也"。这样的判断句很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