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杂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0 21:04: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广东省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杂谈
李春生
2006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试题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了《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了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而且非常切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体现了广东省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特色,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考察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和基础,对以前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检测性。
一、 试题特点 
(一) 力求稳定,稳中有变
2006广东语文试卷大体保持稳定。试题内容或难度都在《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命题范围内,考查内容仍然分为语言知识和运用、阅读、写作三个部分。试题结构合理,主要集中在字音字形辨析、词语选用、病句辨析、文言词语释义、文中关键信息的筛选提取、重要语句的理解与鉴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名句名篇的识记、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语言的表达等,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命题思路和能力考查方向,体现出高考命题的一种严肃谨慎的态度。
这样的稳定,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因为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是谁也不能够否认的。
试题在稳定的前提下也有一定的变化。一是,基础知识题所占分值再次降低。由2005年的5道15分为4道,分值则降为12分。二是,总题量与所赋分值略有变化。2005年试题总题数为24道,今年则减为22道。和2005年相比,文言文翻译由8分减为6分,但增加了一个断句的小题,所赋分值为3分;诗歌鉴赏减少了2分,为6分;名句名篇默写增加了2分,为6分,题型也稍有变化,由原来的3个名句中选答2句,改为从2个“名句填空+名篇篇目默写”组合中选答其一;现代文阅读分值没变,但是题型有了变化;语言运用题增加了2分,为15分。
改变的部分试题决定了学生答题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因为总题数也要求相应地有所减少,只有这样才能使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阅读试卷材料,开启解题思路,准确周密地去分析试题,准备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答案,从而克服了试卷题量大、考生答题匆忙、检测信度降低的弊端。
(二) 遵守常规,避免偏怪
整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难题,不少试题的材料直接来源于课本。字音字形辨析、词语选用、课文默写、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试题,均能凭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熟练掌握而准确解答出来。如第9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命题者为了让考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勾连,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4句出自考试所选文段,其它4句均选自中学课本。这种回归教材的试题旨在让学生懂得:只有扎扎实实地用好、学好课本,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效地拓展延伸,积累、感悟、思考并融会贯通,才能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决胜考场。
(三)考察能力,拓展思维
2006年试题总题量减少了,并不是容易了,简单了,实际上增加了思维的难度,考查的不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而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语言表达部分的开放性试题增多,也是立足于检测考生思维的灵敏度。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难度明显提高了,重点转为考查考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检测考生思维是否敏捷、缜密。如果思维不敏捷,思维不缜密,就可能顾此失彼,抓得不准,不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