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理解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23 15:13: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2900字。
语文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高考专题
【题型揭示】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自然科学类文章侧重考查辨识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文学作品侧重考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而社会科学类文章则着眼于全方位考查阅读能力,从理解文章到分析文章,从理解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到评价鉴赏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都在命题的范围之内。但是,它又是有重点的,其重点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的综合能力,具体说来有下列三点:
一、对文章复述性概括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地转述文章的内容,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概括得准确与否,也正是检验阅读者理解能力、理解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高考试卷中,考查复述性概括的试题,通常有两题或两题以上。这类试题,有着眼于文章局部的,有着眼于全局的。如1996年的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这是一道相当典型的考查复述性概括的试题。
二、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更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形式来说,有段意、层意概括,有定义概括,这些都是指具体范围的内容要点概括,因而相对比较容易。另一类是依据试题规定的某一“中心”作相关的要点概括。如1996年现代文阅读题:“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这类试题虽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但都是依据试题规定的中心——也可以说是角度,去概括相关文字的内容要点。它既要求把握文章内容之“要”,又要概括出相应的几“点”,因而这类试题难度较大。
三、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社会科学论文阅读检测,理所当然地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作为测试的重点之一。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作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作判断的,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或推断的。
【典例解析】
例1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