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00字。
掀起你的盖头来——古诗词语言的鉴赏
孙伟
近年来各地高考的诗歌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插手。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素养不够,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义丰富,学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本文试图和大家一起,揭开诗歌语言的面纱,抵达诗人的内心深处,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诗歌的语言,强调字句的锤炼,讲究音韵的和谐。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高考的要求也只是初步鉴赏,近年来的语言鉴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准确使用,意象内涵的揭示,重要语句的理解赏析和修辞句的表达效果等几种。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诗歌语言的大门。
一、炼字类
古诗词中词语的使用,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还是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属于“炼字类”。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1.活用词
像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以及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佳作。
2.表现力强的动词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众口相传,千古流芳。
3.表示感情变化的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4.表颜色的词:色调一般表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有些虚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能颇具意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在平时的阅读中,就要养成一双善于发现重要词语的火眼金睛,在吟诵涵咏中用心品味其妙处。
典型例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