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同步练习46
- 资源简介:
约10180字。
《窦娥冤》同步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汉卿(节选)
田汉
仍然是关汉卿的书斋。
[关汉卿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他的后面。]
关汉卿 显之,你看这样写还行吗?
杨显之 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
关汉卿 这个女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
杨显之 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吧,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女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用绳子勒死她的。
关汉卿 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
杨显之 那当然还有。
关汉卿 却又来!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在放高利贷的女人中间,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
杨显之 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犯人,当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太不合中国惯例了吗?
关汉卿 你问得很好。可是我问你,于今我们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三审六问、刑部批准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糊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
杨显之 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不是更强烈、更有力一些吗?
关汉卿 好,你就那么改吧。
杨显之 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的不一定对。
关汉卿 不,你说得很对,改吧。
[从桌上落下一张纸头,杨显之忙拾起。]
杨显之 (看了一下,轻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是谁写的?
关汉卿 (低声)文丞相写的。
杨显之 文丞相?谁?哦,你是说宋朝的文天祥?
关汉卿 对,就是他。
杨显之 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文丞相的诗我带走了。
关汉卿 诗别丢了,也别告诉人家。
杨显之 知道。(匆匆地走出去了)
[关汉卿把经杨显之改过的前三折看了一遍,不觉朗诵起来。关忠进来告诉他有客人来了,他也没有注意。]
[叶和甫,一个猥琐的文人,交通官府而与杂剧界混得很熟,他也以此为资本向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
B.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
C.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
D.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烟花粉黛”的大师,出于对关汉卿安危的考虑,不赞成他写公案戏,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幕多处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B.节选部分虽然写了两个故事,但情节集中而又完整,“朱小兰”“忽辛”“阿合马”等只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并未对相关事件进行具体描述。
C.此幕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塑造关汉卿等人物的形象,如舞台说明中的“兴奋地”即属于神态描写。
D.“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能管管伤风、咳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用“甘草、薄荷”比喻那些情节较轻松愉快的作品。
3.“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冲突,不得少于三种。
4.《关汉卿》“戏中戏”的结构让剧作家与剧中人达到心灵、精神的契合,请你结合剧中人关汉卿的形象,探究剧作家田汉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第四折
(丑扮解子押张驴儿、蔡婆婆同张千上,禀云)山阳县解到审犯听点。(窦天章云)张驴儿。(张驴儿云)有。(窦天章云)蔡婆婆。(蔡婆婆云)有。(窦天章云)怎么赛卢医是紧要人犯不到?(解子云)赛卢医三年前在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