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度质量监测暨第零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920字。
秘密★启用前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度质量监测暨第零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作了精深概括。
第一是延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从未中断的文明。不少学者指出,西方文明带有很强的断裂性特征,特别是近三百年来的西方近代文明,其与古典文明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断裂。反观中国,文明的传承绵延不绝。正是这样一种文明的延续,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第二是创新性。《礼记》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类似这样的论述还可以举出很多,旨在强调中华文明积极进取、追求创造的品格。但是,中华文明的这种进取不会以损害全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害或片面追求个人欲望为目的,而要在和谐融通中追求进取,在事态平衡中谋划创新。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第三是统一性。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推举《春秋公羊传》所提出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夷夏观,不论哪个民族,只要接受了华夏礼乐文明,就当以华夏视之。这是以文化而非种族为标准来区分夷夏,深刻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和包容性。周秦汉唐,中国封建社会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富强,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此后历朝历代,官方无不尊奉中华始祖。
第四是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以“江海下百川”的宽怀心态对待本国文明和外来文明,不仅要“和而不同”,还要“求同存异”,注意不同文明在对立统一中的相互吸收和补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第五是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刘跃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材料二:
建设新时代的新文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新文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离不开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文学更为神圣的责任与使命,是引领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光辉指引和根本遵循。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到百年现代文学,可谓星光灿烂,经典纷呈。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与世界文学同步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延续性并能决定中华民族发展方向。
B. 材料一认为,中华文明积极进取,但反对以破坏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积极进取。
C. 材料一指出,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主要是依靠礼乐教化,文治武功。
D. 材料二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不是输出作品和作家,而在彰显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突出特性依次展开论述,层层递进。
B. 材料一运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据丰富,让观点极具说服力。
C. 材料二运用“平视”“对话”“追赶者”“功劳簿”等词语,使论证语言活泼。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创新性”,它们分别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加以论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
B. 明代嘉靖年间在南京修建中华帝王庙,清代康乾时期将其迁至北京。
C. 经过法国文艺复兴作家伏尔泰的改编,赵氏孤儿的故事走向世界。
D. 杭州亚运会中“玉琮”是一大宠儿,吉祥物、奖牌都有它的“元素”。
4. 材料一中关于中华文明特性的论述,在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等篇目中都有体现。请任选两篇加以分析。
5. 如何推动新时代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征”错误。原文“不少学者指出,西方文明带有很强的断裂性特征,特别是近三百年来的西方近代文明,其与古典文明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断裂。反观中国,文明的传承绵延不绝。正是这样一种文明的延续,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可知并没有涉及“最重要的特征”,属于于文无据。
C.“文治武功”错误。“武功”与文中“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的观点相悖。
D.“不是输出作品和作家”错误。原文“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输出作家、作品的层次,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几种文字,……”可知,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输出作家、作品的层次”,而非“不是输出作品和作家”。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味巷
贾平凹
这巷子,离大街是最远的了,车从未从这里路过,或许就最保守着古老,也因保守的成分最多,便一直未被人注意过,改造过。但居民却看重这地方,住户越来越多,门窗越安越稠。东边木楼,从北向南,一百二十户,西边木楼,从南向北,一百零三户。门上窗上,挂竹帘的、吊门帘的、搭凉棚的、遮雨布的,一入巷口,各人一眼就可以看见自己门窗的标志。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白天人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每一个门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