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3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5 20:27: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30字。

  12.《石钟山记》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内容
  《石钟山记》选自《古文观止》,为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主要讲述了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的探究过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够准确地阅读并理解《石钟山记》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通过观察、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 能够通过文章学习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入思考,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会如何观察自然现象,并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例子,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观察和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 通过对作者的思考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如风的形成、雨的生成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石钟山记》。
  2. 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阅读《石钟山记》全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文章分析(20分钟)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轼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石钟山得名的结论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苏轼是如何观察到山石撞击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认为这种声音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苏轼的观察和推理过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最后,各组代表在班级内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思考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文章结构分析
  《石钟山记》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正文、议论和结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每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例如,引言部分提出了石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