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390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茶馆》的背景,熟悉戏剧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茶馆》的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茶馆》的语言,比较戏剧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戏剧的象征意义,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梳理《茶馆》的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品析《茶馆》的语言,比较戏剧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戏剧界泰斗曹禺曾说:“《茶馆》的成就前无古人、盖世无双。”该剧本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经上演了七百多场,如今依旧备受瞩目。在这部话剧里,老舍以裕泰茶馆为背景,用70多个出场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变迁中光怪陆离的众生相。从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浮浮沉沉。有人麻木不仁,有人拼命抗争,也有人乐善好施、渡己渡人。在一幕幕人生百态、一场场人间悲喜中,藏着许多人性的真相。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茶馆》,去认识一下110多年前茶馆里的那些人物。
二、话剧基本知识与作者简介
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话剧三要素:
人物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舞台说明: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戏剧冲突: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一场戏,讲述的故事在一天内发生,同一地点发生,故事情节属于同一主题。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文风: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京味”、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
三、剧情简介
1、观看视频《5分钟读完老舍的《茶馆》,通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