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41
- 资源简介:
约554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资料
一、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二、序及分类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如本文。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兰亭集序》是书序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
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
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三、书法《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真本已经由唐太宗带入昭陵,唐太宗在世时,唐代就有过好几种摹本和临本。(摹本是完全遵照原作的摹写;临本实际上已经掺入了书写者的自我风格特征的临写)
流传到今天,像初唐的几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都进行过《兰亭集序》的临写,而专门在皇宫里面做摹本的是冯承素,现在我们通行的就是冯承素的摹本,都一致认为此摹本是非常接近原作的。
那么关于临本后代也有赵孟頫fǔ 、董其昌等比较著名。
四、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兰亭集序》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准备辞官隐退。王羲之作为大士族子弟,历任秘书郎、临川太守、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官职。王羲之四十二岁时,受殷浩推举出任右军将军,坚韧会稽内史,私自开放粮仓赈济饥民,又尽力思索饥荒的原因,在一个以享乐和雅致为官宦主流的时代亲为“父母官”,甚至下令禁酒。从满清热忱、为生民立命的心态来看,王羲之注定不同于主流。
东晋有一位名将桓温,手握大量兵权。为相互制约,朝廷扶植殷浩来形成对抗,王羲之加入了殷浩的幕僚,当发现殷浩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