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6700字。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不同的种族之间,存在着血缘差异,但是可以用文化把它包容起来,这是中国文化一种很特殊的功能。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在种族层面上的不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进行协调,可以加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造就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气质,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能够和谐共处。
B. 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促使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大大加深,实现了民族间真正的血脉相连。
C. 材料二指出,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比同为汉族的南北方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密切。
D. 材料二指出,中华文化能实现更高程度的南北融合,与其发源地处于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黄河、长江流域不无关系。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世界的种族冲突,往往因为不同文化之间难以互相包容而导致彼此之间冲突愈演愈烈。
B. “胡人中原化,汉人百越化”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融通的。
C. 历史上,南北统一的朝代实现了更高程度的南北融合,疆域面积都扩展到长城以北、五岭以南。
D. 舜帝晚年收复三苗族而葬于九嶷山的史实,表明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乐于接纳的包容性。
3.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二)》
B.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C.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四首(其四)》
D.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4.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可行性。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1题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果关系颠倒,原文“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故选A。
【2题 】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南北统一的朝代……疆域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者(节选)
刘醒龙
“余校长,来贵客了!”
万站长所说的贵客,是县里的相关领导。他们亲自上山,送来刚刚出版的报纸。大家都说,张英才和界岭小学为全县教育事业争了光。对界岭小学来说,这已经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样的大喜事了。
县里来的人在山上待了两天,下山之前,他们客气地问学校还有什么要求。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的眼睛,顿时变得像是天空中出现六只月亮。好不容易余校长开口,竟然是说,能不能帮忙添置一些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