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26
- 资源简介:
约6750字。
16.2《六国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韩愈《祭十二郎文》)
翻译:(我)才得以怀着悲哀(向死者)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准备好应时的鲜美食品作祭品。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翻译:有人问:六国互相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而灭亡。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翻译: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物中积累起来的,智慧勇敢的人大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因为宠幸伶人吗?
D.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翻译:如今的画家却是一节一节地画出竹子,一叶一叶地堆起来,(这样做)哪里还有完整的竹子呢?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结。
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抢劫,掠夺。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交互,相继。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使……快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齐楚之精英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礼天下之奇才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⑥⑦⑧ D.①⑤⑨
4.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5.下列填空内容与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中指责秦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毫不珍惜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B.《六国论》中,苏洵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时,用“(且燕赵处秦革灭迨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两句来说明燕、赵两国所处的困境,从而证明它们灭亡是迫不得已。
C.《阿房宫赋》中“(二川融融,流入宫墙)”两句写有两条河流在宫墙内流淌,借“水”来侧面衬托阿房宫之大。
D.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6.下列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