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练习题2
- 资源简介:
约20130字。
11.1《谏逐客书》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文段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 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案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A所B定太子C在君侯与高之口耳D君E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F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当时平民用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C.“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D.五刑,中国古代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腰斩属于大辟之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从山川河流这类人们最易接受的道理说起,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
B.材料一明确指出逐客的结果是使天下人止步不敢入秦,这从本质来上说就是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
C.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长叹不已,万物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痛万分,父子相对而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5.文段二中李斯有三次“叹息”:“李斯喟然而叹曰”“斯乃仰天而叹”“顾谓其中子,叹曰”,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
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