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1
- 资源简介:
约10940字。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课堂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题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文二:
东周列国志(节选)
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武乃受爵而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安能犯颜进说
B.①行李之往来 ②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
C.①敢以烦执事 ②欲烦子说退秦师
D.①共其乏困 ②寡人将与子共国
4.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晋,何厌之有?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大王来何操?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5.下列对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既暗示了在秦、晋的包围下,郑国当时形势危急,不敢开城门出去,又表现了烛之武勇赴国难的献身精神。
B.烛之武能成功说退秦军,关键是其说辞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C.烛之武有机会出山与佚之狐的举荐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烛之武最终能够出使秦军,郑伯的努力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D.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请求,先是半推半就,但最终还是被郑伯的诚意、爵位的诱惑等打动,没有放弃为国立功的重大机会。
6.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著作。
C.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