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重点中学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8310字。
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5月31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用这譬喻是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②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③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礼记•大传》里也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④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⑤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摘编自费孝通《乡士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①为什么在差序人格的等级社会中,每个人自认贵贱有等、各安其命、各得其宜?因为封建伦理早已规定:“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在这种伦理规约下,每个人出生以后就必须遵从“少事长”的差序人格,必须遵从“贱事贵”的天下“通则”,要在自己所属的阶层里自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费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说明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团体界限清晰,同一团体中各分子地位相等。
B. 中国家庭外出访友常用“阖第光临”,却无法清楚地说出到底去了哪些人,这说明“家庭”的界限在中国远比在西洋模糊。
C.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以亲属和地缘作为主要关系构建圈子,圈子的范围取决于每个人势力的大小。
D. 费孝通认为,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自我主义”,一个争“权”,一个讲“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团体格局中,始终存在组别或等级的差别,即便如此,团体中的每个人对于团体的作用也都是相同的。
B. 《礼记》中的“十伦”,即儒家考究的人伦,是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
C. 中国人对于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因为在差序格局中,尽管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利益,但社会圈子会有伸缩变化。
D. 差序格局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差序人格加强了差序格局的固化;人们对差序人格习以为常,最终会限制民族的创造力。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内涵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B.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
D.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4. 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在提出观点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论证效果?
5.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贾探春被嫡母王夫人安排协理大观园时,她的生母赵姨娘希望她能拉扯一下自己的亲戚,多给她亲舅赵因基一些安葬费,探春却主奴分明未让步半分。请结合材料中关于“差序格局”的论述,对这一情节进行解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圈子的范围取决于每个人势力的大小”错,原文是“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应是取决于中心势力的大小。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山
沈念
台风夜里过境,没有爬上西边大岭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
一大早,村支书黄旺生站在村卫生室门前骂人:“连块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检查组下来,你们这些不拢边,到时我来挨批评。”村民们探看,原是村卫生室的蓝色招牌找不见了。没到腊冬烤野火,没有人会偷块木牌子,只该是风吹掉的。黄旺生的坏脾气也像台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与权力作斗争没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蒋保成不怕,两人经常对着干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