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江陵中学、潜江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880字。
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结构转型的社会,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迈向真正的公共性。首先,应该凸现美术馆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欧洲的近代博物馆是收藏的产物,美国博物馆最初是仿效欧洲博物馆建立起来的,但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不难发现,美国博物馆的这些“世界之最”都与教育有关。而且号称“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的史密森尼研究院国立博物馆群在国际互联网上统一以“edu”(教育)为后缀。
美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不仅如此,美国的绝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着力量强大的教育部门。这些教育部门除了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教育人员,同时还拥有庞大的义工团队。教育部门的导赏员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对象运用不同的作品阐释及解说方法。除此之外,博物馆和美术馆还积极与学校、社区合作,构建一些美术教育课程,提供相应的体验场所和学习空间。
事实上,当代美国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还是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华盛顿邮报》称:当代美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广场”,举办从爵士音乐会到教育研讨会的各种活动,没有任何别的场所能像今天的博物馆一样把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到一起。逛博物馆成为华盛顿居民的一大休闲习惯,每到节假日,国会山附近的各大博物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美国博物馆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而且许多博物馆的捐赠者都是从小经常去博物馆并对博物馆拥有美好回忆的人。
(摘编自郑勤砚《爱上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
材料二:
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首先,在中华民族日益复兴、文化自信愈加勃发的当下,民众更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叩问历史,鉴往知今,可资启迪未来。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结构转型的社会,博物馆、美术馆应凸现其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才能迈向真正的公共性。
B. 中华大地上的文物资源,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才得以在当今时代激活其持久的生命力。
C. 面对后疫情时代环境巨变,感受到生命 脆弱与无常的人们,走进博物馆,可以沉淀思考,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D. 传统的标签式简介,很难满足人们对背景知识的需求,调动社会上的智力资源是博物馆丰富观众参观体验的有效路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丰富 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博物馆应创新方法,彰显对民众的教育功能。
B. 博物馆成为普通人的教育场所,就能改变国民教育思想,培养国民创新意识,体现其教育价值。
C. 当下民众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这才有助于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勃发。
D. 博物馆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降低博物馆的门槛,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萌呆可爱”的“马踏飞燕”玩具。
B. 北京古脊椎动物博物馆举办古脊椎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C. 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D. 鲁笔博物馆开展楹联大赛、开笔礼、亲子游研学活动。
4. 有人说:“一座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如何让“到博物馆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以偏概全。原文是“这些文物资源,大多数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水
李拓之
“君王,这是什么呀?”音乐家师涓看见前面白茫茫的一片。
“那是江水啊。”卫灵公道,“这里是濮水了。”
马在吃草,几个侍臣也拣了一块大石头坐下,卫灵公走近水边去细看,师涓不由跟过去。
月照于浩渺之川,左旁是矗立的岩谷,岸侧的芦荻摇散白色的花穗,川上一座断桥,石梁倾圮,没入水中,桥下流波泻溢。天空有几块灰冻的云彩,舒卷而又飞奔。
柳叶缝中的哀蝉,在呜咽幽鸣,拉起了蔓草中的露虫,蟋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