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7750字。
高中语文必修3、4期末考试题
第I卷积累与阅读(77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4分)
1、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组只选做一项,12分)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4)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7)“有人富可敌国,有人日虑三餐”,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指出,贫富不均势将影响世界和平,这让我们联想到儒家治国追求“大同”思想,一如《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到的“ , 。”
(8)《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9)《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劝说梁惠王时,提到施行王道要在教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文章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我们总习惯引用鲁迅先生《自嘲》里的“ , 。”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2—3题(6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2、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
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3分)
3、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3分)
阅读贾谊《过秦论》中的选段,完成4-7题。(12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