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1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pdf
  • 资源大小: 5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20 15:21: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9310字,答案扫描。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1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书与画,以艺术品种来说,虽然殊途, 但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却
  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 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文化修养
  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
  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书法在一个国家民族中,既具有
  “上下千年, 纵横万里”的经历,直到今天还在受人爱好,必有它的
  特殊因素。又不但在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中如此,而且越来越多
  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
  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起如此作用,有如此影响的原因,
  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 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 深于也广于工具、点画、形象、风格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 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
  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 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索:①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 由于种种条 件, 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 ②共同的好恶: 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 在交通不便时, 久而 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③共同的表现方法:用 某些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的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 成为共同的艺术手 法。④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⑤合成了“信号”:以上这一切, 合成了一种“信号”,它使人看到甲联想乙,所谓“对竹思鹤”、“爱屋及乌”,同时它又能支配生活 和影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协调, 否则即被认为不协调。
  所以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 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 在本民族(或集团) 以外的人, 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 它的感染力 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别人, 或与别的信号相结合,而成为新的文化艺术品种。
  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 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 从抽象到具体, 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来看, 如把 某些诗歌中常用的词汇、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统计, 它的雷同重复的程度,会使人吃惊甚至发笑。某些
  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 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 也有绝不“入诗”、 “入画”的东西和绝不使用的手法。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
  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果,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又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 征。那些特征, 也可算作“信号”中的组成部分。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 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 还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再总括来说,前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中由于共 同工具、共同思想、共同方法、共同传统所合成的那种“信号”。
  (节选自启功《谈诗书画的关系》  2022 年第 3 期《半月选读》)
  1 .下列对文中“信号”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信号”是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一个共同体; 与别的信号相结合, 就会成为新的文化艺 术品种。
  B.“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本民族的人,可能无此感 觉。
  C.“信号”可以从广大到细微, 从抽象到具体和本民族以外的民族相比较, 体现出彼此的不足或 多余。
  D.“信号”是一个民族日久形成的共同的包含了习惯、工具、好恶及表现方法的传统合成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段提出:书法受到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艺术家的注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B .第二到五段重点分析书法艺术有如此影响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书画同核”问题,并加以 阐释。
  C .第三段从五个方面详细地阐释“核”的内容及形成的过程。其中第⑤个方面与前④个方面属 并列关系。
  D .第六段总结全文。辩证地分析了书画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观点,明确了“书画同核”“核” 的核心内涵。
  3 .下列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也无二致”表明书画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都可供人欣赏。
  B .中国书法不仅受到国人爱好, 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也非常喜欢。
  C .作为殊途的书与画,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反之也是。
  D .一民族与另一民族“信号”相遇,彼此影响补充,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
  4 .结合文本, 谈谈你对“对竹思鹤”现象的理解。 (4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7 题。
  材料一:
  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 写的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 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
  象、物象等观测文字, 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著名的考古学家对 1936 年出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