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爆破思维”新方法讲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6/15 11:58: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300字。
所有的孩子都是写作的天才!
让我们的阅读先从下面这则关于5号猴子的小故事开始吧——
有5只倒霉的猴子被科学家设下陷阱逮着了,关在一个大铁笼子里,开始成为实验品。
猴子爱吃香蕉,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事。现在,有一串又黄又香的大香蕉被挂到了笼子的中间,任何一只馋嘴的猴子都可以伸手摘到。
有只公猴毫不客气地动手了。可它的爪子还没碰到香蕉皮,“刺——”的一声,高压水枪对准它就是一水柱。公猴被冲得差点儿翻了个跟头。就这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谁想去摘取香蕉,不仅去摘的猴子被及时有力地制止,其它猴子也会被“株连”,让高压水枪狠狠地教训个够……
有趣吗?——如果故事只是到此结束,那么我也就没有必要将它引用在这本作文教材的最开头了。
故事仍在继续——
科学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
又一只新逮来的倒霉的猴子被带来了。它被关进笼中,以替换出原来五只中的一只。这只新猴被关进铁笼固然大叫倒霉,可一见有香蕉在前,眼睛都绿了,蹿过去就摘。而此时,高压水枪已经撤去,科学家想知道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涉的情况下猴子们表现如何。
意料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新猴的“手”还未碰到“胜利果实”,就被另外4只老猴一顿狠揍,直到它再也不敢去摘笼中的香蕉为止。耐人寻味的是,4只老猴已经代替了人类的高压水枪,强迫新来的猴子服从这铁笼中的“规则”……
故事仍不算完——
科学家如此不断地用新猴将经历过高压水枪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终,笼中全是新猴。
结果,竟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那串诱人的香蕉!
引用这个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呢?爱吃香蕉是猴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科学家人为地制造出一个“不许碰香蕉,否则就受罚”的规则之后,所有的猴子都由最初的嘴馋遭惩罚变成后来的自觉不去摘香蕉了。科学家把这种虽然条件与环境都已发生变化,可行为与观念仍不愿改变的现象称为“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也可说是一种思维惰性,即为人处事、思考问题积久成习,墨守成规。
我们知道,作文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思维过程。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由此可见,我们绝不能把自己变成铁笼中那几只可怜又可悲的猴子,不敢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可以说,作文是最能体现广大中小学生创造精神与健全人格的科目,因为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要在写作文时敢想前人所未敢想,敢言前人所未敢言,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便人人都能写出好文章!
但事实上,如今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从家长、学生到语文老师,都认为未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太多,距离《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甚远。
在本书的引言部分,我首先讨论一下语文教学积久成习的症结,如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轻实践,把作文与一般文学创作的关系加以混淆,家长与老师在辅导学生上存在的误区等。然后,我简要阐述“爆破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的要素与原理,由此进一步展开更深层次的论述。
一、现行语文教育注重的是传授抽像的作文知识,
而实践训练不够
    现行语文教育偏重传授抽像的作文知识,这种状况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甚至到了大专院校仍然一以贯之。全国统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就不用一一列举了,读者若能按照我的提示去仔细研读,就会发现从课本中只能了解一些枯燥、抽像的名词解释,比如我手头恰有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三册,该书第231页讲解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训练,其理论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多样和灵活,必须以准确为前提。”然后提供了6个句子,并加以分析和说明,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实的语言,什么是生动的语言。
    作为囊括了学生必读的语言文字所有常识的《语文》教材,也许只能如此提纲挈领地交代一下作文基本知识,但问题是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并不与其作文理论水平成正比。明白一个道理或理解一些知识是一回事,掌握方法并拥有能力则是另一回事。
    我手头还有一本某出版社出版的作文技法“大全”,我曾郑重其事地将这厚若《辞海》的大书捧到作文班上,向众同学展示一番,说:这本书共录有作文技法数百种,而且还“不敢说穷尽了所有作文技法”。那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直到高考总计有9年时间,按一年300天用来学习计算,大约至少应10天必须掌握一种技法。可一到考试,到底该如何在这数百种技法中挑出最好的一种来呢?这就如同一个人去学技击,什么峨嵋、武当、少林拳,什么八卦、鹰爪、扫堂腿,什么长枪、飞刀、九节鞭全练齐了,可一到与人实战还要大声求助:“师傅,我学了那么多招数,到底现在该用哪一种?!”
这不是耸人听闻!
    且请允许我从这本“大全”中随手摘抄几种作文技法:     
一字立骨法         炼语经纬法       三水并流法          
尺水兴波法         留虚记白法       卒章显志法
……            
这种种“法”,不仅名称怪异晦涩,且有故弄玄虚之嫌,真不知如何让学生一一掌握。    
不幸的是,这种种“大全”在书店卖得正火。一方面总有“热心人”一瓶糨糊、一把剪刀地制造出一本本作文专著,另一方面也总有不谙个中机关的家长纷纷虔诚掏腰包。该“大全”中有一种技法叫做“旧瓶装新酒法”,若反过来,倒正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新瓶装旧酒”。
那么,我们广大中小学生是不是就完全可以不去学习、掌握那些理论知识也能写好作文呢?
不是的。虽然不去学习那些专门的作文基本知识也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来,但一来这种可能性小而又小,只会发生在所谓的天才身上(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从未上学习字,竟在5岁时就能做诗);二来这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尽管这一点又恰恰印证了我即将在以后章节中提到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写作的天才”这一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作文理论也可以理解成是写作原理。简而言之,不学理论也有可能写出好文章,但作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如果既拥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做底蕴,又能写出令人赞佩的好文章,那当然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了。二者在层次上就有了本质的高下之分。再说,前者的能力和水准是不可能稳定不变的(方仲永作为“神童”,整日在其父安排下四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