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一曲菱歌抵万金
――也谈如何使语言朴实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苑勋
语言朴实,是对文章风格的一种描述。语言朴实绝对不等于是朴实的语言,它所描述的是文章的整体风格,即通过准确、朴素、简洁的语言传达纯洁、真挚、美好的情感。语言朴实的作品常常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作品常常与我们内心深处的质朴与纯真契合,从而引发我们内心久已不在的美好感受,达到一种出神入化,化平凡为神奇境界。正如老舍先生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作家出版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语言朴实呢?
首先,要在写作中有真挚纯洁的情感。朴素真实的情感是文章语言朴实的基础。“而情感则只适于最简单、最普通而又平凡的话语和说话方式”([德]莱辛《作家警语简释》P202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前人早就反复告诫我们说,写作最忌讳矫揉造作,假大空,无病呻吟。可以说有真情实感是一切好文章写作的前提。“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郁于中而泄于外”(韩愈《送孟东野序》)。古人把“情”提高到写作时很重要的地位,认为是文章的根本。这一点也是我们时刻要牢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要想写出朴实风格的作品,作者一定要先有一种朴实自然的情感。每一个人都是从自然纯真走来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并不缺少朴素的真情。语言如人,一个人思想朴实,外表朴实,说话朴实,看起来叫人舒畅。一个人表里不一,锦绣其外,败絮其中,看起来叫人恶心。作者的思想,千万不能做作,一做作就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只要是在写作中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那文章的语言自然就会不做作、不矫饰,文章也自然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诸葛亮的《出师表》,通篇不假修饰,但感情真挚,字字句句都从肺腑流出。畅叙胸臆,再三叮咛,以表痛切之言。一个老臣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为国为君的坦荡胸怀,千百年来不论何时读起都让人唏嘘不已。很难想象,这篇文章如果采用绮丽的言词、考究的辞章来写会是一种什么效果。
其次,要学会通过典型细节描绘来传情达意。有了朴素的情感,只是有了基础。要想写出语言朴实的文章,还得研究表达的方式。现在的中学生朋友在写叙事性作品的时候,往往不会描写,不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达中心。而是常常用概述来代替描写。这样的后果是形成了一种空洞的文风,文章往往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也就只好用生硬的呐喊与无力的口号来凑数了。语言朴实不等于是语言空洞、乏味。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感――或浓烈或淡远――只要你能抓住精典的细节来描绘,都可以展现的朴实亲切,回味弥久。比如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散文《藤野先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