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解析版)(全国卷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010字。
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量化历史研究方法不是要取代传统历史研究方法,而是对后者的一种补充,它把科学研究方法的全过程带入历史领域。整理考证史料、注重文献是历史学研究的传统,量化史学同样注重对历史文献的考证、确认,这一点没有区别。如果原始史料整理出了问题,不管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由此推出的结论都难言可信。两者差别在于量化方法会强调在史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寻找其中的数据,即使没有明显的数据也可以努力去量化。
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是一样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说。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研究问题和假说去找数据,或者通过设计实验产生数据。第三步是做统计分析,检验假说的真伪,包括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因果关系,做因果推断,避免把虚假的相关性看成因果关系。第四,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是证伪了原假说,那原假说为什么错了?如果验证了当初的假说,又是为什么?这里挖掘清楚“因”导致“果”的实际传导机制甚为重要。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既可通过统计方法认证逻辑传导机制,也可通过简单数学模型验证传导机制的逻辑一致性。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把科学过程研究出的结果报告出来。
传统的历史研究范式基本停留在上述科学方法的第一和第二步,也就是要么先提出问题或假说,觉得“历史应该是这样”,然后去找历史个案或少数几个案例,只要假说与这些个案相符,就认为假说对历史的解释是成立的;或者,先通过对历史个案的透彻研究.学者得出关于历史现象中因果关系的假说或猜想,认为历史中就是这样由这个“因”导致那个“果”的,然后研究就到此结束。但是,从上面讲到的科学研究流程看,这显然只是研究过程中的一步或两步,不是全部过程。史料整理是建立历史数据库的基础,在没有经过大样本检验之前,这些假说和猜想还仅仅是假说,不一定真的成立。
量化研究是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科学方法中的第二步(收集大样本数据)做好、做完,并且把第三、第四步也做完。只有这样得到的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才让人能接受,才能避免“以偏概全”。所以,量化历史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补充,而不是取代。量化历史研究也不只是简单的“用数据说话”。数据是量化研究的基础,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同样重要的是要根据历史大数据对我们感兴趣的猜想进行统计检验,看这个猜想是否能得到大样本的支持,而这一点是传统历史方法难以做到的。
过去,胡适也讲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不过当时他所讲的“求证”,还只是一般的寻求证据(主要是文献方面的),并不是统计学分析与大样本检验。比如说,到底是什么导致清朝灭亡?一种假说(仅仅为假说)是晚清立宪改革所致,并据此得出结论说“不能进行宪政改革,因为宪政改革导致国家灭亡”。根据清朝的个案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好比“阿炳二胡拉得好,是因为他是瞎子,所以任何人要拉好二胡,必须先把眼睛搞瞎”,这显然有问题,是以点带面。我们必须先收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宪政改革历史样本,进行系统统计检验,排除个案的特殊因素,让样本中的共同因素——宪政改革——突出出来,凸显“历史规律”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这个假说到底能否站住脚。
摘编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找大量的数据是量化历史研究的基础,只有尽可能多地寻找明显的数据,才能通过量化得到研究成果。
B.科学研究一般都有一个统计分析各种相关数据,以验证所提出的问题、假说的真伪,然后得出结论的过程
C.传统的历史研究的缺陷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历史应该是这样”,然后用历史个案或少数几个案例加以证明
D.胡适反对进行宪政改革,是由于他只通过某些个案,证明晚清立宪改革导致清朝灭亡,犯了以点带面的错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再逐层分析量化历史研究方法与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异同,说理清晰明彻。
B.文章第二段分步阐述了量化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并重点指出了第三、四步应注意的正确方法。
C.文章第三、四段将量化历史研究方法与传统历史研究方法进行对比,以期消除大家可能产生的误解。
D.文章末段举例指出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弊端,说明把科学研究方法的全过程带入历史领域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化历史研究方法是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这两种历史研究方法都注重对历史文献的考证、确认。
B.量化历史研究方法某些方面优于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在整理原始史料的过程中,能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C.与传统历史研究比较,量化历史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做得更好,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结果的解释更深入。
D.量化历史研究方法不仅仅是“用数据说话”,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检验各种猜想,以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只有尽可能多地寻找明显的数据,才能通过量化得到研究成果”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有“即使没有明显的数据也可以努力去量化”表述,证明“明显的数据”并非是通过量化得到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
C.“先入为主地认为‘历史应该是这样’”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认为传统的历史研究分析的数据过少,并不认为“历史应该是这样”是“先入为主”的问题或假说。
D.“胡适反对进行宪政改革”“犯了以点带面的错误”分析错误,从文章最后一段“一种假说(仅仅为假说)是晚清立宪改革所致,并据此得出结论说‘不能进行宪政改革,因为宪政改革导致国家灭亡’。……这显然有问题,是以点带面”可知,反对进行宪政改革,犯了以点带面的错误的不是胡适,胡适只是说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话。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11月7日以来,全国天然气日供应量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亿立方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综合采取有序动用管存气、启动地下储气库开采等措施,保障了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
“我们将充分发挥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的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扎实做好各项保供工作。”孟玮说,要确保合同严肃执行,重点督促供需双方严